体育锻炼能保持身材健美,美化形象并提升自信。那是不是锻炼得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每天都进行体育运动的人可能会「锻炼成瘾」。
「锻炼成瘾」对健康有害
科学家发现,健身迷们如果非常频繁地锻炼身体,一旦停下来,就会出现沮丧消沉、睡眠质量不高和焦虑不安等症状。对他们来说,锻炼成了强制性的任务,只要不锻炼就会有愧疚感,而且情绪低落,焦躁易怒。锻炼的重要性超过了家庭、工作以及和朋友的交往,他们觉得工作、学习,甚至跟朋友约会都佔用了锻炼的时间,于是不惜旷课旷工去锻炼身体。在身体有伤病或者很累的时候,他们也不愿意停止锻炼,对朋友和家人的劝告置之不理。
有这种症状的人会被诊断为「锻炼成瘾」。医生指出,锻炼成瘾的客观指标是运动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那么运动量多少才算合适呢?专家认为每週通过运动消耗的热量超过了3500卡,对身体健康就弊大于利了。3500卡相当于10次每次半小时的慢跑,或者26次每次半小时的游泳所消耗的能量。运动量过大不仅让精神紧张、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还增加了运动受伤的机会。强制性锻炼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如骨骼和关节损伤,肌肉、肌腱或者韧带拉伤等。
锻炼上瘾类似毒瘾
锻炼成瘾究竟是生理现象还是心理现象,一直没有定论。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可能会使这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找到答案。《行为神经科学》杂誌发表的一项新的动物研究文章提出,锻炼成瘾可能有其生理基础,而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学系的教授史蒂芬·吉米及其同事,用8年的时间培育出了一种特别喜欢跑步的小鼠,期望通过它们解开人类锻炼成瘾之迷。通过试验发现,长期坚持跑步训练的小鼠在停止锻炼以后,脑区中有16个脑区活跃程度增强。这些脑区正是控制吸毒、酗酒和赌博慾望的那部分区域。这跟大鼠毒瘾试验的结果很相似:如果给已经对毒品、酒精或尼古丁上瘾的大鼠突然戒断可卡因、吗啡、酒精或尼古丁,这部分脑区就异常活跃。
参与该研究的美国俄勒冈州保健科学大学的贾斯汀·罗茨博士说,这些爱运动的小鼠可能代表了人群中那些有强烈跑步慾望的少数极端个体。罗茨博士称:「跑动强度大的老鼠,其脑部某些区域活跃程度极强。如果不让老鼠跑动,它们就会产生一种锻炼的生理慾望,其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也比普通小鼠高出63%。这些小鼠比其他同类看起来更瘦小,它们好像活着就是为了跑步。此外,这些小鼠大脑的海马更活跃、神经更多。」研究人员认为,人类锻炼成瘾可能也有类似的机制。
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的心理学教授大卫·赛尔夫说,跟毒品或酒精的戒断反应类似,锻炼成瘾的症状是大脑中内啡肽水平降低造成的。内啡肽是大脑自行分泌的有止疼作用的神经递质,作用与吗啡很相像。运动中产生的内啡肽能给人带来愉悦和渴望的感觉,一旦中止运动,人就会因为内啡肽水平降低而焦躁不安。
如何避免锻炼成瘾
该研究第一次阐明了锻炼成瘾是生理性的,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心理问题。现在,锻炼成瘾的人还很少见,但可能正呈增多的趋势。超级马拉松教练、美国最长马拉松记录保持者罗伊·帕让说,他认识的运动员裡就有这样锻炼成瘾的。「有些人老是想跑得更长、更快,不让身体得到足够的休息。如果哪天不能跑步,就会非常不高兴。要是因为身体受伤而不得不停止锻炼,他们就变得十分忧郁。」
专家建议,避免锻炼成瘾应该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来调整。首先不要对通过运动改变身材抱过高的要求,然后在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一个合理的健身计划;锻炼的时候要适可而止,觉得累了或者受伤了就应停止运动;不要天天锻炼,要做到有张有弛。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