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恢复过程 在运动后经过一段时间,体育运动中消耗的各种物质能得到补充;下降的各器官功能也会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这段时间机体的功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一)恢复过程的阶段性 能源物质的恢复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三个阶段(图12-6)。
第一阶段:运动中的恢复阶段。人体运动时恢复过程也在进行,但消耗多,恢复少,能源物质仍不断减少,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趋于下降。 第二阶段:运动后的恢复过程。运动停止后,体内的消耗过程大为 减弱,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 第三阶段:超量恢复阶段。运动时所消耗的各种物质不仅能恢复 到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这是训练适应的生理基础之一。 不少实验资料证明,运动后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与肌肉活动中 的消耗程度有密切关系。在生理范围内肌肉活动量愈大,消耗过程愈 剧烈,超量恢复也愈明显,这也是大运动量训练的科学依据。如果活动 量过大,超出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运动后超量恢复的机制 尚不清楚。 运动后不同的能量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有所不同。国外有人 用活检法对人体的肌肉组织进行微量分析,结果发现100m跑后,磷酸肌酸在2~5 min内恢复;在进行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后,肌糖原大约在 第15 min出现超量恢复;蛋白质的超量恢复时间较晚;跑一次马拉松 后,脂肪要第3天才恢复。 (二)人体工作能力与生理功能的恢复 1.人体工作能力的恢复 运动后,人体工作能力的恢复过程也存在着阶段性的特点,如大运动量一结束,就进人工作能力低落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工作能力恢复到原有水平;以后工作能力继续增加,并超 过原有水平,这是工作能力的超常阶段;再经过一定时间,工作能力又回到原有水平。如果休息时间很长,工作能力会下降。由此可见,工作 后的休息时间也有一定的界限,休息时间过长,对运动员的工作能力会 产生不良影响(见图12-7)。
2.人体生理功能的恢复 运动后生理功能的恢复过程,一般可分 为快速恢复与慢速恢复两个阶段。研究证明,激烈运动后10 s以内的 心率与运动时接近,以后急剧下降,然后缓慢下降至运动前的水平。快速恢复的原因可能是肌肉中的传人神经冲动减少;慢速恢复的原因则 可能与体液因素有关。如慢速恢复与肾上腺素、乳酸等消除的速度较慢有关。运动后各生理指标的恢复速度不相同。有人报道,血压和吸氧量的恢复速度比心率恢复速度快。 二、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指在训练或比赛后,为了使机体由剧烈运动状态逐步过 渡到安静状态所做的一些轻松的伸展性身体练习,它是加速疲劳消除 和促进恢复的重要措施。如果剧烈运动后立刻停止下来,由于肌肉的 唧筒作用消失,大量回心血受重力作用而停留在下肢舒张的血管中,会 造成回心血量与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引起暂时性的大脑贫血,出 现头晕、目眩,严重时会出现重力性休克现象。这样会影响恢复过程的 进行。 整理活动能够加速乳酸清除,促进恢复过程。例如,福克斯(FOX) 让受试者的一组运动至精疲力竭后,再继续缓慢运动一段时间;让另一 组受试者运动至精疲力竭后,立即停止,进行休息。结果发现轻微运动 的受试者血乳酸的清除速度比静止休息者快一倍。(图12-8)
整理活动可以加速呼吸运动和促进血液循环,偿还运动中的氧亏。 整理活动可做些伸展性、牵张性练习,以减轻由运动引起的肌肉酸 痛和僵硬状态,加速肌肉疲劳的消除。原则上,整理活动可以和准备活 动相似,只是强度顺序颠倒过来(图12-9)。
选择整理活动的练习应有针对性,使运动中主要负荷部位的肌群得到充分放松;活动量不宜太 大,强度应由大到小,使机体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活动时间应根据运 动中的负荷量与运动强度来安排,一般为5—15 min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