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2012-03-09 10:10:25 来源:未知 编辑:jirou001      
扫码添加助教入群

  第一节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一、赛前状态 与准备活动

  (一)赛前状态

  在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各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反射性的功能变化?这些变化称赛前状态。

  在赛前数天或数小时甚至一想起比赛均可产生赛前状态。比赛愈临近、比赛规模愈大,赛前状态的表现也愈明显。

  1、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氧运输系统、物质与能 量代谢等方面。如出现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心率 增加、心输出量增多、收缩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肺通气量增大,吸氧 量增加,物质分解代谢加快,能量代谢率提高(如血糖与体温升高、有时 甚至出现出汗、尿频)等现象(图12—1)。赛前状态与运动员的情绪、唤 醒水平、训练水平及比赛经验、比赛规模、距离比赛的时间、个体差异等 因素有关。

  

 

  2、赛前状态的表现形式及生理本质

  赛前状态可依据其生理反应分为三种形式,

  准备状态、运动员处于战斗准备状态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适度提高在 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内脏功能的生理惰性,预先动员其功能来适应即将 来临的肌肉活动,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功能更快地到达最大的工作水平,因而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起赛热症 出现起赛热症时,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常表现为情绪过度紧张, 如急躁、食欲不振、睡眠不好、两腿无力、全身微微颤抖、呼吸急促、心跳 加快、尿频,甚至感到咽喉发堵等。赛前这种过分紧张,往往使运动员 在运动场上显得急躁,易激动,注意力不易集中,错误动作出现增多,工作能力下降,进而使运动成绩下降。这种症状常常在大规模比赛前更 为明显,没有经验的新手或初次参加大规模比赛的运动员常易出现这种情况。

  起赛冷淡 起赛冷淡是赛前过度紧张发展成的超限抑制。运动员常表现为没 有精神、浑身无力、肌紧张下降、对比赛冷漠等现象。起赛冷淡也会使 运动员的工作能力下降。 赛前状态的生理本质,是一种自然的条件反射。

  3、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和调整

  由于赛前状态是一种自然的条件反射,因此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使之改变。克服不良赛前状态的措施有:

  ①如果比赛期间或比赛开始前 运动员兴奋性过高,可采取措施尽力降低生理及心理负荷;

  ②如果要提高赛前的兴奋性,则应该使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到即将进行的比赛上, 此时准备活动的练习要接近比赛的动作,或采用一些内容活泼、频率较快的动作来作准备活动;

  ③加强心理训练;

  ④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适时进行模拟训练;

  ⑤利用物理疗法。

  (二)准备活动

  在正式训练或比赛之前所进行的成套练习叫做准备活动。

  1、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1.使肌温和体温升高 准备活动促使肌温和体温升高,导致神经 传导速度加快,肌肉黏滞性降低,肌肉韧带伸展性加大,酶活性提高,血 流量增加,氧的扩散加快。这些变化的总效果是物质分解与能量释放 过程加强,肌肉收缩力量和速度增加,进而使人体工作能力提高,同时 可减少肌肉疼痛和防止关节损伤。

  2.预先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 准备活动可以预先克服植物性神 经功能的惰性,动员内脏器官的功能,使之能迅速地与运动器官的功能 相适应,促进机体更快地进人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3.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准备活动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可在大 脑皮层留下痕迹,这一痕迹效应使中枢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预先提高,使 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联系多次接通,进丽使神经系统对不同器官的协 凋作用更加完善。

  4.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上述赛前热证和赛前冷漠可通过不 同兴奋性的准备活动加以调整。如出现赛前热证时,可做一些兴奋性 低的准备活动。

  2、准备活动的种类及应用 准备活动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其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适宜的兴奋性,使机体功能水平提高,以适应 即将开始的运动,如走、跑及一般体操等活动。

  第二类为专门性准备活动。其目的是提高与专项基本练习内容相关的皮层中枢的兴奋性及脏 器的功能。如可进行一些与正式练习内容相近的活动。

  第三类为混合性准备活动。该准备活动兼有一般活动与专门准备活动共有的生理效 应。

  研究表明,在三类活动中混合性准备活动的效果最佳。 上述几种准备活动都属主动准备活动。还有一类准备活动,如按摩、透热疗法、热水淋浴等物理疗法及其他一些方法,因为它们都没有身体练习的成分,故又称之为被动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及与正式练习的时间间隔是影响准备活动 生理效应的主要因素。在中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因时间较短,故应 在内容上安排紧凑些。业余训练中的一般准备活动以10~30 min为宜。安排准备活动的强度、时间还要考虑个。人习惯、季节气候、赛前状 态等。如儿童少年的神经系统灵活性高,准备活动可少些,成年人则可适当加长些。

  3、准备活动生理机制

  准备活动对其后的动作练习有良好影响,其主要生理机制是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

  这一痕迹效应使正式练习时

  A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

  B调节功能得到改善,

  C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得到克服,

  D生化反应加快进行。

  痕迹效应不能保持很久,准备活动后间隔45min,其痕迹效应将全部丧失。

  4、影响准备活动生理效应的因素

  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以及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影响准备活动生理效应的主要因素,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应以体温上升为主要标志。日本铃木洋的研究表明,在自行车功量计上以35%VO2max。的强度运动时,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虽有所提高,但直肠温度经过20min仍无上升趋势,在强度为45%VO2max的运动中,经过15min左右体温明显高于安静时水平(图14-3)。

  另有实验证明,以68%VO2max (高于无氧值)的强度作准备活动后,最大工作时的作功量减少,稳定状态时血乳酸增多,最大工作时血乳酸减少。因此准备活动的强度以45%VO2max为宜,心率约达100—120次·min-1,时间在l0min以上。

  但年龄、季节、运动专项、训练水平和个人特点等因素的不同准备活动的时间应有差异。年龄小,训练水平低,在温暖季节里准备活动的时间可适当缩短,而在寒冷季节则应适当延长,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练习开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在一般教学课中以2—3min为宜。

  5、准备活动的内容

  准备活动的方式可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两种,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正式练习不相似的活动。

  例如,体育课开始时的走、跑,跳,徒手操或游戏等,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为目的,使之体温升高,促进新陈代谢。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正式练习相类似的活动,目的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正式练习的调节能力,强化运动动力定型,为正式练习做好机能和技战术准备。

  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都是主动进行的,如果仅只借助于按摩、红外线照射、超声波和热疗法等被动手段使身体发热,均不能达到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


相关推荐

三种人体激素与运动的关系

2016-08-19

熬夜对身体的危害性

2016-04-14

第十二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2016-02-16

第十三章 儿童少年和体育运动

2016-02-16

第十四章 女子和体育运动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