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30日电 办了会员卡却很少去健身?这是人们的通病。据美国媒体报道,日前有经济学家设计了一些研究,探索行为改变的策略。他们发现,有诱惑力的奖励机制是帮助形成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经济学者斯特凡诺德拉维尼亚和乌尔丽克马尔门迪尔此前在研究中发现,波士顿三家健身房的会员平均每月去4.3次。在月会员费略高于70美元的情况下,这意味着每去一次平均花费17美元,远高于非会员锻炼一次10美元的收费。
为何健身者不每次单独交钱?因为他们高估了自己去 健身的频率。调查显示,健身房受访者希望平均每月锻炼9.5次,是研究中观察到的实际次数的两倍多。甚至在彻底不去了以后,人们也依然不愿承认自己去健身房的实际频率。
不再去的人注销会员资格的时间,与他们最后一次去平均相隔2.3个月,也就是说他们花187美元买的服务根本没用过。
健身房会员资格利用不充分的情况并不仅限于波士顿。纽约运动俱乐部(New York Sports Clubs)的母公司城镇运动国际(Town Sports International)最新的一份年度股东备案文件显示,公司有49.7万名会员,全年的健身人次是2910万,即平均每名会员每月去五次。
由于“现在付钱、以后锻炼”的策略不起作用,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其他解决方案,以提高人们去健身房的频率。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的经济学者希瑟罗耶(Heather Royer)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种方法。她和研究伙伴与一家财富500强(Fortune 500)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实验,将两种干预结合起来:一种是让人们开始去健身,另一种是让他们坚持下去。
在四周的时间里,这家公司出钱让员工去锻炼, 每次奖励10美元,一周最多三次。四周过后,公司不再发钱,但部分员工签署了一份“承诺合约”:他们自己留出一部分钱,接下来两个月如果坚持锻炼,就会还给他们;如果没能坚持锻炼,这些钱将被捐给慈善机构。
尽管这类承诺合约在研究开始三个月后就到期了,但它们对锻炼频率的影响却持续了多年:研究项目过去三年后,当初签署合约的员工健身的几率,依然比那些什么激励都没得到的人高20%。通过用现金奖励的方式培养一种习惯,然后再用自己出钱的方式来巩固习惯,研究人员永久性地改变了至少部分人的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