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过立秋,但申城各大医院急诊科仍然是人头攒动,陆续有中暑症状的市民前往就医。新民网记者从申城多家医院了解到,与往年(除去年外)同期相比,中暑就诊量基本持平,但与往年不同,今年一些医院接诊的青年患者比例提高,尤以运动或健身后发生中暑的情况居多。
健身房运动3小时 刚出来就中暑
前几天,37岁的张先生因小便疼痛、腹痛、头晕到东方医院就医,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等相关检查后,医生判断其为轻度中暑。经过询问,张先生告诉医生,他刚刚在健身房做了近3个小时的健身,从健身房出来不久就出现了不适症状。
“明明我是在开空调的健身房里做的运动,怎么刚出来没多久就中暑了呢?”对于这样的疑问,医生表示,患者由于长时间大运动量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体内缺水造成毒素无法排出,在经肾脏排泄时易造成下尿路感染;同时从健身房出来立即进入室外,两种环境有一定温差,容易造成患者体感不适,出现轻度的、并不显著的中暑症状。
运动避开32℃以上、湿度大于60%
新民网记者了解到,虽然不少医院接诊中暑病人的数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没太大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老年患者较多的情况不同的是,今年中暑病人中,青年人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尤以像张先生这样运动或健身后发生中暑的情况居多。
上海东方医院急诊内科主任白建文告诉记者,今夏,他们已接诊中暑患者40余名,“除了去年极端高温病人相对较多之外,今年去往年同期差不多”。其中,青年患者占到了近65%的比例。
白建文表示,像张先生这样运动或健身后发生中暑的,大多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头痛、头晕,即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医生建议喜欢运动的市民,要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前后注意环境的温度差,不要忽冷忽热;同时,在运动时最好避开天气的危险值:气温超过32℃、湿度超过60%。因为这种情况下,发生热射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32℃以上必须开空调 出门避开正午前后
“每年都有一些中暑患者并非在室外活动或工作的人。”医生提醒,在室内活动的人群,一旦气温升高到32.2摄氏度(90华氏度)以上,电扇则无助于减少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发生,此时必须使用空调。而使用空调时,为保证室内空气状况,最好每两到三小时换气通风一次。
预防中暑,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减少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外出活动,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高温下作业的人群,应注意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如凉茶、藿香正气水等,大汗淋漓者可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尽量穿浅色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绿茶,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新民网 李若楠)
小贴士: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中暑?
若接受热源后,出现大汗、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可基本判断已先兆中暑。转移到阴凉处后用凉水冷敷、小口喝水等措施后病情仍未好转,仍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则应立即就医。